英超 西甲 意甲 德甲 法甲 美职业 中超 日职联 韩篮甲 NBL CBA NBA
当前位置: 首页 > 足球新闻 >

16个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位列前茅!青岛足球得分点在哪?

content="https://q1.itc.cn/q_70/images03/20250806/0fb9949b8d964566bf5cd5d466c09892.jpeg"/>

七月底,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召开,据悉,会议参照《2024年度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评估指标体系》,青岛综合评估位列16个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前茅,向全国展示着足球与城市共生的发展样本。

这座百年足球之城,正通过全民参与、职业突破、城市赋能三位一体的绿茵生态,构建起中国足球改革的系统样本。当西海岸的草根奇迹与老牌劲旅的海牛精神交相辉映,当街巷社区的足球热情与专业球场的国际赛事同频激荡,青岛足球的振兴之路已然升华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工程。

全民参与:足球文化的城市基因表达

作为一座拥有百年足球历史的城市,这项运动早已深植青岛的城市基因。1200余支社区足球队如神经网络般覆盖街巷,将绿茵热情输送至每个生活的单元与场景。发源于李沧区刘家下河社区的草根联赛历经26载生长,已裂变为承载“从空地绿茵到国脚摇篮”梦想的全民赛事体系。

而这种自下而上的生命力又与顶层设计深度契合:全市43%学校成为特色足球学校、456所足球学校构建起人才金字塔基座;年均超2万场的四级赛事架构与延续35届的“市长杯”校园联赛交织成经典的赛事生态,共同滋养着城市足球文化的土壤。当5家职业俱乐部通过“校队共建”累计输送755名精英球员,当2022年以来共有35人入选各级国家队时,青岛全民足球的沃土已然结出精英培育的硕果。而今夏的抖音足球嘉年华创21亿流量的现象级传播,正是足球文化内化为城市节拍器的最佳见证。

职业跃迁:西海岸模式的系统突破

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足球改革的引擎,创造和见证了中国足球历史稀有的全生态链跃迁样本。用八年时间,西海岸足球俱乐部完成了“社区联赛→业余联赛→中乙→中甲→中超”的全阶梯晋升之路,验证了草根足球职业化的转化通道;同步开启的职业女足发展也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引进青岛足球史上的首位女性外援前锋,以“两年冲甲五年冲超”的战略激活了职业女足无限发展的动能。

更具范式价值的是三维联动的打造:焕新古镇口大学城滨海球场的同时激活中德生态园的训练基地并联动规划中的永保国际4万人专业球场,打造比赛训练为一体的硬件综合体;通过股权改革吸引61家企业构建“俱乐部-企业-城市”命运共同体;最终与青岛海牛三十年的历史与传承碰撞出“双超双甲”的格局,使青岛成为全国第七座“中超德比之城”。西海岸实践的本质,是以系统思维打通了社会足球与职业体系的能量转换通道。

城市赋能:空间网络与制度创新的协同进化

青岛足球生态的繁荣还依托于物理载体与制度设计的精密啮合。青岛以1651块足球场为空间基底(每万人1.58块密度领跑全国),通过青春足球场、国信体育场、天泰体育场、古镇口大学城足球场以及规划中的永保国际球场形成环胶州湾的“拥湾”布局,两年内将拥有2座可以承办国际足联A级赛事的场馆。

这些设施的完善深度融入到了城市更新的发展脉络——连续11年纳入市办实事工程,2025年新增30片多样化足球场地与山头公园改造融合,实现“举步可达绿茵场”的民生愿景。

制度层面,以重点城市《建设方案》和支持足球运动推广普及等5个配套文件为主体的“1+5”政策框架年均投入4亿元(较“十三五”增40%),创新推出“以奖代补”机制将财政支持与俱乐部绩效精准绑定;同步构建覆盖4000+苗子的球员数据库和青少年“半小时训练圈”,在职业级教练全国占比6% 的“硬实力”支撑下,助推青岛跻身全国第七个双料国家级青训中心。

文化基因的传承则助力足球历史博物馆的筹建,将百年足球文脉转化为城市认同与归属的精神坐标,让西海岸职业球员的拼搏、李沧草根少年的梦想与城阳青春球场万人的助威在同一生态位下同频共振,形成空间载体、制度引擎与文化血脉的三维协同进化。

青岛模式的启示与意义

青岛足球发展的核心,在于证明了足球的发展与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以城市战略高度统筹资源,需要企业以共生思维深度参与,更需要市民以生活方式传承基因。

这座将0.8%财政收入投入足球、让43%学校成为特色足球学校、拥有80万足球人口的城市,让足球场成为市民生活的日常场景,让足球基因深植城市发展轨迹,为中国足球的振兴提供经得起实践和检验的生动示例。

(半岛全媒体记者 潘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