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关于中国男足技术总监要换人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球迷们一下就激动起来了。据报道,足协打算请比利时专家来换掉现在的技术总监傅博,又要开始请外国技术总监了。
这个决定,让很多人想起以前请外国专家的事儿。从卡马乔带队惨败给泰国,到伊万带队和新加坡踢平,那些“外国专家”总说要提高整体水平,可根本解决不了深层次的问题,感觉挺有戏剧性的。国足成绩一直上不去,根本原因有三个。一是国内联赛体系维持不下去,二是青训机制好多年都没改进,三是决策者眼光短浅,太急于求成。这三个大问题限制了国足发展,光换技术总监,根本解决不了这些关键问题。
再看看以前足协请外国技术总监的情况,结果都让人挺失望的。2019年范普韦尔当技术总监时,国足在世预赛输给了叙利亚,里皮气得辞职了。当时更衣室里“归化球员的尴尬场景”,到现在球迷还在吐槽,觉得像闹剧。现在新候选人头衔挺厉害,他有在比利时俱乐部工作的经验,大家也都在议论。确实,比利时足球成功是因为有精细的青训网络,可咱们国内青训情况完全不一样。数据显示,中国适合踢球的注册球员还不到2000人,青训计划也执行不下去,经费大多用在行政上,连基础设施建设都没钱搞。技术总监想有新想法是好事,但体系本身不行,那些想法只能是形式。
足协选帅和用人的做法也有很多问题。这些年国足选帅,决策机制问题很多,特别是没有明确的技术适配标准。这和邻国日本比起来,差别很大。日本通过专家委员会定选拔指标,还用大数据分析,找最适合联赛战术风格的主帅。可咱们中国足协以前选帅,盲目跟风,不考虑自己的资源和队伍特点。伊万当时被选中,就是因为大家看重他的“亚洲经验”。但他到任后,执教风格和战术安排和球队不匹配,最后搞得很尴尬。这种决策没个准头,让国足一直陷在不好的循环里。
现在中国足球发展还有个大危机,就是管理遇到了瓶颈。大家一直希望请外国技术总监能解决问题,可国内足球环境的很多问题,其实是因为不重视基层联赛和职业俱乐部的生态。像中超准入制度随便改,顶级俱乐部解散的事儿经常发生,这种不稳定的情况,吸引不来资金和人才,根本没法保证足球稳定发展。光靠请外国援助,解决不了长远问题。也许现在别搞那些表面的东西,多做些实际的事儿,比如给基层教练加工资、扩大青年联赛范围、改善基础设施,这样才能让中国足球有未来。
内容及图片来源于公共网络,如有问题和不当之处请联系作者删除